國立臺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系

媒體報導

高教深耕|南瀛好棉:學甲採棉&將軍手作棉被體驗

  2021-11-05

公告單位:經營與管理學系
公告日期:2021-11-05
高教深耕 
Hub-3 南瀛紡織、鑑古知今

經管系-110年度校外參訪-南瀛好棉:學甲採棉&將軍手作棉被體驗
學甲區與將軍區位於臺南市的西北部,兩區相鄰且產業結構也類似,與在地資源密切相關,除了一級農漁產業外, 1960年代也發展二級紡織成衣產業。1990年代受到產業外移影響,紡織成衣產業已經大為衰退,人口結構也呈現老化。近年來,青年返鄉發展的效應持續擴大,學甲女兒怡君有感於農村婦女就業的困境,開設織布工藝工作室,培訓婦女專長以提升經濟能力;同時,進一步推動棉花與黃麻的復育工作,不僅提供做為織品天然原料,也是呼應環境教育的重要素材。10月30日經營與管理學系曹瓊文主任及曾繁絹老師共同帶領科管碩士班同學,前往學甲參觀怡君復育種植的棉花田,並且實際參與採收作業。許多同學是第一次看到、摸到棉花,直呼採收棉花是一件非常療癒的事情呢!

歷經一小時的田間作業後,繼續驅車前往將軍區。將軍區的織布歷史悠久,清代先民來臺墾殖,為求生存而將原鄉的紡織與彈被技術帶入,在不適合農耕的寒冬,發揮製作棉被的技藝賺取家用貼補,苓仔寮一帶的棉被廠特別密集,因此具有「棉被窟」的稱號。然而隨著科技快速發展,傳統手工棉被產業被機械所取代而有大量流失或面臨轉型。近年,部分傳統手工棉被店家透過體驗課程與參觀,讓民眾發掘在看似小小的空間中,卻蘊含著先人的智慧結晶,希望將這份充滿手作溫暖的製被技術傳承下去。本次參訪,冠和手工棉被的蔡師傅針對目前常見的聚酯纖維與天然棉花進行比較,聚酯纖維是石化產業的副產品,輕巧耐用且成本較低,但對於環境的衝擊較大(不易分解、遇火產生惡臭與黑煙等),而天然棉花所製作的棉被則具有厚實、吸濕、親膚等特質,對人體健康產生助益,但缺點是厚重且臺灣的潮濕氣候容易導致發黴的情形。此外,臺灣氣候不適合栽種棉花(需要高溫、乾爽),目前大多仰賴泰國、印度等國進口棉花。

今天的重頭戲-製作體驗即將上場~蔡師傅首先介紹機器整棉並示範雙人棉被的縫製過程。接著,碩士班同學3-4人為一組,在棉被廠同仁的指導與協助下,進行棉花的整鋪、裝入內袋、針縫定位線(固定棉花和內袋)、套入可愛被單後再把四個角落以竹棍輕輕拍打,敲出完美角形後就大功告成了!

文字上的描述過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一片片棉花的鋪疊及一針一線的來回穿梭,都需要施作者的細心觀察(棉花舖疊均勻的程度)與手縫技巧(將棉花與內裡完美固定)。經過這次的體驗活動,我們理解到天然植物應用於紡織的特性與目前取得的困境,同時也感佩返鄉青年與手作職人對於土地與技藝的堅持!臺南大學執行高教深耕《南瀛紡織 鑑古織今》子計畫,將持續關注在地紡織產業鏈的發展,融入課程設計並帶領同學實際參與相關改善方案的規劃。


資訊連結:https://reurl.cc/dx9v2D
相簿連結:https://reurl.cc/mv7NZl

 

相關檔案下載:
無相關附件